关键词:32岁男生的巨大改变
今天的案例来自《第50期使命心理学网络课》
问: 我今年32岁,初二时就不读书了。
【资料图】
我从小被父母打压说“你不听我的,将来会被社会排斥”,我几乎一直在啃老。
因为我觉得社会不太容易会接纳我,会像父母说的那样,所有人都用鄙夷的眼神去看我,很可怕。
我直到前几个月才开始找工作。我一开始为了避免接触人,就做电商打包工,整天待在仓库里。
后来,为了实践自己在冷大场域里学的做人知识——沟通术、情绪价值、身体类型、理智中心、言行相顾……我开始找能接触人的工作。
我希望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光芒。
在找工作的期间,中介招服务员时经常说的两点要求,引起我的注意:要有团队精神,要服从安排。
我觉得我挺愿意服从安排的,可能是因为根据之前冷大讲的身体类型,我有金星的特质,善于而且愿意模仿他人、追随他人。
但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团队精神,反正小时候班主任经常评价我内向,有的比较不客气,会说我不合群。
为了训练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检验自己究竟能不能跟人合得来,我找了酒吧服务员的工作,专门上夜班。
因为上夜班时,邻居、熟人都睡着了,我在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八卦我的消息,也不会有人讨论我的工作好不好、工资高不高。
他们不议论我,我就感觉世界一片安静,只剩下熬夜的狂欢与自由洒脱。
选夜班的另一个理由,是我觉得按照身体类型来讲,我可能是月亮型的人。之前冷大的网络课里有一张图,说月亮型的人喜欢夜生活。
所以,我觉得也许我会容易适应上夜班,容易运用理智中心的能量把工作做好,把钱拿到,而不想像父母说的那样——“做什么都认为全世界都盯着你,耻笑你,嘲笑你”。
我为了跟别人能愉快、和睦、高效的相处,以前长期用避开人的方式,自卑的同时也努力着,只是为了最终能有光芒、有自信地见人。
我从小到大的经历感觉像是穿越了长远人际关系的隧道,为的是见到出口的时候,让一切更光明一些。
我现在做服务员有15天了,前几天公司领班考核服务员们的记忆,只有两个资历半年以上的服务员不被考核,其他8个包括我在内都被考核。
领班一对一面对面地问,只有我全部答对,其他人都答错几题。
资历最老的两个服务员,一个说我记性好,另一个说我回复很快,他们也当过我的师傅,教过我做事。
我做的只是4个字“言行相顾”,也是从冷大的网络课里学到的,也就是说我做的事、做我说的话,我感觉这对工作很有用。
刚进去的时候,我是小弟,到现在15天,基本厅面的工作我都会了,其实第八天差不多就基本会了,现在只是更熟练。
现在我配合领班带3个新来两三天的小弟做事,小弟们竟然叫我大哥,他们挺小的、18岁。
他们工作上有不明白的地方都会问我,我顾好自己负责的工作以后,就会观察他们的工作是否做的标准。
如果发现有可以更好的地方,就会告诉他们,让他们改进。
我最常说的是“你现在怎么样”。这一句敲门式的给予情绪价值的话,是从情绪价值课学到的,经常会得到不错的回应。
关于言行相顾的实践,对我工作的好处还有:
领班说过所有的服务员,不管男女,上厕所、抽烟、休息、吃饭,暂时离开、没有服务客人,都必须报备在一个报备群里,不报备就罚款,一次要罚20块。
我每次都报备,但其他人有时候有报备,有时候没报备。
领班不忍心真的罚款,只是在开会的时候批评一下其他人,然后对大家说:“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也就是指我)”。
有一个服务员就来教育我:“别人都没有这么认真地在群里报备,你怎么每次都说,太啰唆了。”
我知道他不是我领导,他只是同事,我就跟他说“好的”。
因为我觉得我只听领导的就好了,是领导发给我工资。同事对我不满意,我也不用听他,我也不会跟同事一样不报备。
我只听领导的,听给我情绪价值或者给我钱的人。
我现在的同事都是年轻男生,他们都会抽烟、喝酒。只有我不会抽烟、不会喝酒。
厅面主管在服务员及领导聚餐时,会当面和我说:“你是最好的人,本分。”
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我从第一个阶段“恐惧社会、恐惧跟人接触,而只能啃老、只能感到绝望”的状态,通过学习,来到第二个阶段“能上班”,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我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个机器人,能工作挣钱就行了,还没进化到能谈恋爱的地步。
想想32年来,我觉得原生家庭对我的羁绊和影响非常大,我有一个担心:万一以后第一次谈恋爱,我是不是应该格外注意对方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
冷爱回复:
首先,我先补充一下这个个案的前情。
男主初二就辍学了,一直在啃老,啃到32岁,直到遇见我们,他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现在不仅出去上班,还被他们的主管表扬,这非常值得赞美。
我和男主的连接,是在今年3月21日的冷爱视频号直播连麦开始的。在那个连麦中我教男主重新做人,手把手教他讲“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
在连完麦后,我当时感慨说:“这个连麦太高能,太耗能了。我这辈子好像没有连过这么消耗的麦。”
大家可以点击下方文章,下拉到底部观看视频,了解当时直播的详情,看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高能连麦。
现在的男主和5个月前连麦时的他,简直是判若两人、进步巨大。
我创业18年 , 只遇到过一个基础比上述男主还差的人。
在很多年以前,我在上海讲课时,遇到了一个男生。他特地从外地赶过来学习,他是一个船厂的工人,工资一个月几千块钱。
他跟男主一样初中就毕业了。
那个时候通信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没有网络课,只能线下讲课。他为了参加我的线下课程,存了很久的钱。
为什么我会对上述个案这么喜欢?
因为他的巨大改变,鼓舞了我们。我很感动,也真的为他感到开心。
我想给男主寄一个奖状——2023做人进步奖。
所有新同学一定要理解一件事情:改变不是从我回应你的个案开始的,改变是从浸泡开始的。
就像豆苗发芽需要浸泡一样,一个人的改变,也需要浸泡在高能场域里。
就像上述男主,他已经持续参加我们网络课几个月了,在我们的高能场域里已经浸泡几个月了。
他能连接我们的场域,真的是一个奇迹。
他的改变,证明了一件事情: 人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可以在做人方面有非常大的改变。
其次,我想真诚地跟男生说一声:“在酒吧当服务员是不错,但这不应当是你最后的旅程。”
再过两三个月,你自身觉得差不多时,应该想办法去正规的快递公司工作或者应聘当一个司机。
因为夜场里的人负能量比较多,男主不适合在夜场干太久。
男主好不容易积累一点高等能量,一不小心在夜场全耗完了。
而开车会比在酒吧上班好很多,因为我们如果能遇到一个领导、跟着一个贵人,一生都会改变。
另外,男主提问“万一以后谈恋爱,是不是应该格外注意对方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
错了,不要注意对方的原生家庭怎么样,而是要看对方的行动,比如她现在跟她的父母怎么相处。
家庭是贫穷还是富裕,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这不是影响我们幸福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她的为人处事怎么样。
对此,我给男主四条建议:
第一,看对方对自己的父母好不好
我小时候很反感“孝敬”这个词,但我长大之后,才发现一个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几乎不可能感谢别人。
不说他对父母有多好,至少要懂得感恩。
如果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行动没有扭转,要允许自己暂时不能跟父母好好相处,但至少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比如我昨天看到的一个典型案例,她妈妈要和她、和其他的家人每天通话8个小时,她表示受不了。
说实在的,让我跟我妈讲8个小时,我也做不到。
有时候我也会觉察到我的内在有一些情绪在流动,我们就允许它流动,但至少要感恩。
我们有多少能力,就给父母多少回馈和支持。
一对父母把一个孩子从小抚养到大,至少要抚养到16~18岁。这是一笔投资,他们可能不求有多大的回报,但我们表示感恩是应该的。
所以,择偶时不要看对方的原生家庭好不好,而是看这个人是如何跟家人相处的,他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
对于这段话,有很多小伙伴不一定能听得进去。但大家以后一定会发现:一个人最终的成长,一定是走向跟父母的和解。
为什么说父母是我们的恩田?
因为一个人的内在力量,一定来自跟父母的和解。
当然,感恩也不是说一定要让父母满意,毕竟父母的要求有时候也是错的。
比如我20多岁时,我爸妈就要求我结婚、娶个城里的媳妇、生个娃、当个公务员。这是我妈妈当时想象中最完美的人生。
在她的认知里,她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有成百上千名员工。
这是她这辈子想不到的事情,因为这个东西在她的认知以外。
第二,看父母对孩子尊不尊重
有小伙伴讲:“父母可能并不想你过得比他们好太多?”
这有点阴谋论,我觉得大部分的父母还是愿意成全孩子的。
我跟我妈妈就讲过一句话:“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人生,请允许我过跟你不一样的生活。”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段话,这是请求一种成全——“请允许我过的跟你不一样”。
因为下一代人不是上一代的复制品,下一代人更不是为了实现上一代的心愿。
比如,我妈从小成绩不好,她特别渴望有一个高材生儿子,幸好我小时候成绩好。
但我有一次考了全班第五名,她动手打我了,因为她无法接受一个人成绩不好。
她有一种执念——“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一个高材生”。 她运气极好,我确实成绩很好。
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是要失望的,因为一个班里能有几个第一名?
一个班50个人,只有一个是第一名,剩下49个父母必然会失望。
所以,第二点是要看对方的父母是否允许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人生,即他们是否会成全孩子。
这很影响一段婚姻的质量。有些结了婚的小伙伴就是遇到了一对想控制自己伴侣的公婆或者丈人丈母娘,将婚姻搞得一团糟。
允许孩子过上相对独立的生活,并不是说要允许孩子为所欲为,但至少尊重孩子的人生大方向。
比如孩子不想当公务员,就想自己做点事,父母要做到尊重。
如果一个父母没有办法尊重自己的孩子,肯定会产生很多问题。
第三,看主要抚养人的为人处事方式
对方的原生家庭里,一定有一个人是他的主要抚养人。
而主要抚养人的为人处事方式,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
主要抚养人有时候是母亲,但有时候是父亲、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我见过一个这样的例子,她母亲的脾气很差,但因为她小时候跟外婆一起,她外婆的情绪比较稳定,所以,这个女生的安全感是很强的。
虽然隔代抚养有弊端,但如果隔代抚养人跟父母相比非常有安全感,隔代抚养也是有优势的。
我从小就是跟我奶奶长大的,我奶奶的安全感极强。
她为人处事不慌不忙、不紧不张、有松弛感,影响了我为人处事的风格。
而我妈妈是一个特别着急、特别焦虑的人,我不是在讲她的坏话,我是在说她的特点。
比如我要是跟我妈说今天上午要坐飞机,她早上五六点钟就完全睡不着了,立刻把我薅起来吃饭、整理行李、叮嘱我提前出门。
所以,我现在一般都是快到要去机场的时间了,才能跟我妈说:“送我出趟门,我要去机场。”
因此,大家也不要单一看对方父母是怎样的,更多是要看他主要抚养人为人处世的方式。
有很多人责怪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不够好,但我想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局限性,有的时候不是父母不爱,或者不想对自己的孩子好,他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他们有意愿,但是没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责怪父母不好好对待我们,其实更多的是责怪他们的意愿。如果我们看到他们有意愿、只是没能力,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接纳他们。
所以,第三点是要看对方的主要抚养人,并理解他们的局限性。
第四,活在当下
男主不要想那么遥远的事情,比如“今后交个女朋友,她会不会嫌弃我学历?”
万一男主之后交一个小学毕业的女朋友,她有什么好嫌弃你学历的?
而且,说不定男主能找一个上过高中或大学的女生,她也不介意你的学历。
男主要活在当下,不要去想还没有发生的事。
我们不要去想昨天的事,因为想昨天的事情很容易后悔;更不要想明天的事,因为想明天的事情很容易焦虑。
我们要做到既不活在过去,也不活在未来,只活在当下。
男主已经实践过我们在网络课里讲的“言行相顾”,从今天开始要实践“活在当下”。
最后,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上述男主身上感受到了学习的力量、行动的力量,无论一个人的起点怎么样,只要他会学习、会行动,就会有很多奇迹。
我们可以看到男主说话是越来越流畅了,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整体的状态是不断向上的。
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自我设限,尤其是来到一个像我们网络课这样的高能场域之后,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相信场域的力量。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哪怕在一个高能场域里,改变也是缓慢的。
如果我们一开始对场域是半信半疑的,这是人之常情的。毕竟我们新到一个课程,和这个课程、老师建立信任感,需要时间。
从怀疑到信任,这里有一部分需要老师的高能讲解,另一部分需要你自己去做,把学到的知识去用出来。像男主学以致用的能力就很强。
如果没有实践这一环,就算花再多的时间学习,这些知识都只会停留在头脑层面,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
就像我们在网络课里经常讲的:是行动,让改变发生。
所以,我们要浸泡在网络课里,同时不断地将学到的东西去用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去拿到结果、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就可以不断增强对自己的信任感、对场域的信任感。
当我们的内在力量越来越强,大家能在场域里感受到的支持也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就像滚雪球一样,雪球会越滚越大、越滚越顺畅。
就像上述男主一样,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能量球越来越大了,带给我们的影响和滋养也是越来越多了。
祝福大家,祝福大家在我们的场域里不断浸泡、不断实践,让自己的能量球越来越大。
主创团队 | 冷爱 方赏 茜茜
本文的插画,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