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停停停,紧急抽查


(资料图)

是谁已经用晋城话读出来了?

今天,小编要更新你们的认知!

山西人吃饭,花样多着呢!

01

山西人早上吃甚饭?

肉丸方便面荷包蛋!

让我猜猜

是不是刚看到标题

这个回答就出现在你嘴边?

除了肉丸方便面荷包蛋,我们还有这些!

↓ ↓ ↓

头脑+稍梅

头脑于太原人,约等于豆汁儿于北京人。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俩都属于“刺客类”美食,小编建议,首次尝试的话,无论几人,先点一碗尝尝。但对于本地老饕来说,头脑可是值得一句“真拧了!”的美食。

图片来源:迎泽发布

姜黄色的碗中盛满了调好的汤糊,往里面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藕,一条山药,搭上一叠腌好的韭菜,旁边再放上一壶黄酒。羊肉鲜甜,黄酒回甘,韭菜咸香,一勺下肚,不经意间就已是细汗满头,冬日的早晨来上一碗,真拧!

值得一提的是,头脑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传说傅山在母亲多病之时,汲古出新,创出头脑这种药膳,其母常饮此汤,故高寿八十有四。

图片来源:迎泽发布

像是焦圈配豆汁儿一样,太原人喜欢用稍梅来配头脑。太原人口中的“稍梅”其实就是烧麦,馅料以羊肉为主,外皮薄如纸皮,入口便满是羊肉的鲜香。与头脑搭配,能量满满,激活一天的好心情。

老豆腐+甜麻叶

老豆腐是山西人早餐桌上最熟悉的“老朋友”之一,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便宜实惠味道佳。像是豆浆就要配油条一样,对于很多山西人来说,老豆腐的固定搭配就应该是甜麻叶。

图片来源:迎泽发布

甜麻叶兼顾了油条的酥脆与红糖的甜香,一口咬下去,口感与口味兼具,再蒯起一勺老豆腐,咸甜搭配,对于饥肠辘辘的清晨来说,好不惬意。

饽糕+饸饹面

洪洞人的早餐列表里,饽糕肯定会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听名字也许你会以为它是类似糕点、甜品一类的吃食,其实它属于馅饼的一种。

图片来源:小红书@HoYihoyi南瓜

在洪洞方言里,“煎”这个字念“饽”,所以才有饽糕这个名字。其独到之处在于它那薄如纸的外皮,看似吹弹可破,筷子一夹却很有韧劲,咬上一口别提有多香了。

卖饽糕的店里必定会出现饸饹面的身影。两个饽糕,搭配上一碗筋道爽滑的饸饹面,洪洞人的早餐从这里开始。

豆腐粉+油饼

豆腐粉是大同人早餐里的重要角色。卤水豆腐蒸后放凉,切成细条,再将牛油、辣椒油、香油和少量火锅底料加热至融化,之后放入切好的豆腐与粉条,熬煮不出一刻钟,豆腐粉便出锅啦。

图片来源:小红书@魔法啊,会开出一朵花

嗦上一口,豆腐滑嫩微弹,粉条爽口软糯,红油香辣开胃,再搭配上豆腐粉的固定CP——油饼,这便是独属于大同的早餐味道。

02

山西人中午吃甚饭?

吃过午饭必须午睡,饭馆两点以后都不开门,山西人午饭里下了蒙汗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贾凯曾对餐后困倦给出解释:“吃完碳水后血液会聚集到胃部参与食物消化,使得供向脑部的血液相对减少,大脑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困倦感。”

看完山西人的午餐,你就知道为什么山西人如此爱午睡了。碳水第一大省,名不虚传!

清汤饸饹

清汤饸饹想必已经“出圈”很久了,这是最具晋城特色的一种面食,老晋城人都觉得这碗饸饹面最有“家”的味道。

图片来源:小红书@万万不爱吃香菜

清汤饸饹不止面条筋道、油亮、爽滑,而且配菜丰富,可以说在色彩搭配上很有造诣,黄色的豆芽、绿色的豆角、红色的胡萝卜丝、透明的粉条……搅拌均匀,香气扑鼻,谁来都得一大碗!

刀削面

刀削面的地位,想必无需多说。来山西旅游的各位,应该都看过刀削面表演了吧?师傅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拿着趁手的“武器”,对着汤锅,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一道道弧形白线,恰似流星赶月。

图片来源:小红书@蘸点软妹酱

这碗技术含量极高的刀削面,也不过是山西人午餐的“日常”而已。

焖面

这几天的气温,站在火热的灶台前做削面剔尖其实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山西人夏天更爱吃另一种面条——焖面。一餐饭只要焖一锅就可搞定,不必耗时在闷热的厨房,省时省力,营养丰富。

图片来源:小红书@| 碳水女王

对于漂泊在外的山西人来说,焖面一定是最想念的味道之一。假如做个调查,问在外求学的山西孩子最爱吃什么,我想“妈妈牌”焖面的得票一定不会少。

03

山西人晚上吃甚饭?

“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百姓,晚上吃的像乞丐”,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不止一遍。

山西人可在认真执行这句话,晚上嘛,来点汤汤水水就可以啦。

小米汤

温度太高三伏天,滚点米汤祛祛热;数九寒天浑身冷,喝点米汤暖暖身;皮肤不好老长痘,来点米汤下下火;肠胃不好没食欲,喝点米汤养养胃……

是不是每个山西人都听过这些话?在山西,小米汤像是万能的神药,摆在每家每户的晚餐桌上,晚上来碗小米汤,踏实又安心。

不过爱喝小米汤这事儿,这也怪不得山西人,毕竟“中国小米在山西,山西小米数第一”,山西的小米确实太优秀啦。

拌汤

汤汤水水这类选择,在山西来说还真不少,不过要说喝起来最舒服的,还得是拌汤。

图片来源:小红书@贪口福的攸酱

西红柿葱花爆香,搅拌成絮状的面粉下锅简单调味后再打上一颗鸡蛋,一股热腾腾的拌汤即刻出锅,一碗拌汤下肚,暖胃又暖心。

牺汤

小店牺汤可谓历史悠久,每年进入三伏天后,太原人都会呼朋唤友来喝牺汤。作为山西省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小店牺汤源于周朝“牺牲祭祖”的古老习俗,将全羊熬制好祭祀后,连汤带肉分给族人。千百年流传下来,演变为太原小店区一带民间传统习俗。伏天喝碗牺汤,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和子饭

和(huo)子饭得好好讲讲,不然你可能不知道它是啥。

图片来源:小红书@高三三

和子饭又叫调和饭,在晋南一带也称米淇。出了晋东南地区,和子饭便少见了。对于远行的在外的学子来说,这一碗和子饭,盛满的是浓浓的乡愁。

和子饭里有米也有面,基本组合是将小米、薯类、蔬菜和各种面制食物饭菜合一。由于地域差异,还可以分成“米多派”和“面多派”,无论哪派都兼顾了口感与营养。一碗热乎乎的和子饭下肚,暖胃暖身更暖心。

未完待续,欢迎补充~

看完推送的你是不是也饿了?

你今天准备吃甚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