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对大学生来说,985高校意味着高就业率、高薪水和更光明的前途。但在以农业为主要方向的中国农业大学,“未来”这个话题,又因为其所深耕的领域而变得有些复杂。众所周知,在当前这个时代,农业并不是就业的热门。那么,考入这所学校的学生,在4年苦读后将要去往哪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学校,与学生们聊了聊。
「 学农让他们更了解自己」
和其他只需要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学生不同,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农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要下到田地里,通过种地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
这样的经历,对大多数农大学生而言,很可能是人生第一次,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有人选择转去其它专业,有的则出于热爱在农学院读了四年。
真正身处农田,学生们会发现现实与想象相距甚远。可能很多人本以为这种选择远离了大都市里的职场,直接就能过上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没成想这个专业里也存在着各种“内卷”。
以四年为节点,当他们可以再次选择,学生们便生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些会考取选调生、扎根农村基层,有些则在拿到了头部农业类公司的offer后,因为兴趣不大而最终放弃。
对一些想转行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进入其他行业的大门,至于眼下的工资有多少,已经不是他们最焦虑的。
当然,也有人出于对科研的热爱走上了学术道路,留在学校硕博连读,但对这样的学生来说,农业领域的研究经费并不充裕,转向费用更多的相关领域,也许是一条更光明的道路。
面对未来,同样的背景,有着不同的路径,相似的是,他们都要比四年前报名这个专业前更“现实”了。
「多多:学农是种情怀」
多多来自广西农村,她在高三时看到过很多关于土地流转和农村有关的信息,再加上自己也出身农村,便有了学习农学的想法。
入读农大农学院之后,来自广西农村的她,意识到自己和城市同学的差距,再加上她也想毕业后回到农村基层看一看,不想和其他考硕读博的同学“卷”了,所以大四毕业时她考取了选调生,开启自己人生的另一篇章。
“农大的四年专业学习并没有让我觉得轻松。虽然高考成绩足够让我被985的农大录取,由于来自广西农村,在学习上还是和其他同学有差距,不管在学习能力和方法上,我都比他们差一截,他们根本就不用为英语发愁,直接就可以过四六级,而我还在四级线苦苦挣扎。”
升入大四后,当其他同学都在忙着考研、保研,多多的选择是去报名选调生,在她看来,比起考公务员和跨专业考研,选调生才是最适合她的出路。
“反正都年轻,总想去做一些比较纯粹的事情,我就想回农村、回基层去看一看,体验一下。也有情怀在里面吧,一部分现实原因,一部分就是自己的那种情怀。”
幸运的是,选调生的考试很顺利,多多被分配到广西的一个农村中做基层工作,现在她每天的工作都是和农民打交道,比如对脱贫的贫农户进行工作管理。
“每个月,我们要入户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做好收入登记,对于那些有返贫风险的农户,要给他们申请一些产业奖补,或鼓励他们走出找工作。”
到了夏天,多多和同事们还要组织山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防护工作,这些事情说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在她看来,都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我想做的就是回到农村跟他们相处,了解他们真的需要什么东西。”虽然她明白自己的个人能力非常有限,但还是很珍惜这个可以直接感受农民生活的机会,至于更遥远的以后,她也说不清自己将要怎么选择,但至少她先为当下的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发光发热的环境:“我就想去尝试一下,失败了,大不了就从头再来。”
「Jet: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进入植物保护学院之前,在城市长大的Jet对农业毫无了解,高考时报农大,也是听老师和父母的话,觉得自己应该考个985,到北京看一看。但经过四年的深入了解,再考虑到毕业后的薪资及就业情况,他的选择是放弃同学之间的比拼,努力去“外面的世界”寻找自己的方向。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大一的成绩还在全班名列前茅,拿过奖学金。但我热爱计算机和打游戏,对植物保护并没有任何兴趣,到了大二,大量的专业课程也让我无法坚持下去。”
在大二期间,Jet开始关注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慢慢查了一些数据,“比如说我们这个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多少,然后在北京哪个区租房要多少钱,这些数据再一对比,好好想了想,算一算我大概每个月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么一算,就觉得还是算了吧。”
植保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拿到月薪七千块以上的工资,Jet计算后发现这并不能保证他的生活,所以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放弃在北京打拼,选择回老家过一种更轻松的生活。“比起其他同学保研、考硕,我早早就知道自己不会走这样一条道路了。”
放弃了在学校里“内卷”的他,开始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当时教培行业还算高薪,当其他同学都在为学校考试忙碌的时候,他就去考了高中教师资格证,更特别的是,大学期间,Jet还参加了炉石传说北京高校星联赛。
“在大四实习期,我也想过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实习,但由于没有任何相关经历,到最后都没有得到回复。在老师的引荐下,我去了一家行业头部的农药试剂公司,我的本科学历在这个行业只能找到一份销售相关的实习。这份工作每天都要在早上四五点之前赶到农村,需要赶在早上农民播种的时候,去推销公司的农药,开观摩和示范会。”
每天都要和农民打交道,对从小在城市长大的Jet来说过于陌生,特别是销售岗位还要面临应酬,这段经历因此也让他更加确信,自己做不了这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了。“即使在实习转正后,拿到一份在别人看来还算不错的年薪,但我觉得这份工作也不值得。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至少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现在马上要面临毕业,Jet开始在老家合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圈圈:如果不考虑择业,大学四年挺快乐」
在城市过着悠闲生活的圈圈,想学习农业的想法来自于一次回山东老家的探亲经历。当时还在读初中的她,回农村后,意识到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是非常窘迫的,所以她想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他们。
几年后,高考时她依然坚持着这份初心,哪怕高考成绩比农大分数线高出很多,她还是选择了农大,又过了四年,保研到中科院的圈圈考虑到研究经费和未来就业,最终选择了基础生命科学作为自己硕博期间的研究方向。
“上专业课之前,我是分不清小麦水稻和杂草的,第一次种地特别新奇,知道了小麦长什么样子、水稻长什么样子、它们和杂草有什么区别。”
曾经她也因为学农被高中同学嘲笑过,但她自认为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新尝试,特别是比起在农村长大,早已对土地没了好奇心的同学,她的本科四年明显拥有更多的热情。
“我还记得第一次种地,一位同学穿着洛丽塔裙子和小皮鞋去试验田,最后因为穿着不方便,不得不在室友的帮助下把活干完。每次田间课下课的时候,特别热,附近有卖西瓜的摊儿,我们就买一个西瓜拿着到食堂去吃,当时感觉这样好快乐、好幸福、好单纯。
”也许从小长在土地里的人不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新鲜,但对圈圈来说,“如果不考虑择业问题,我觉得我的大学四年,挺快乐的。”
当然,与快乐相伴的,必然是学习中也会有非常艰苦的一些时刻。“如果我一旦确定在农学这个行业发展,可能要面临全年无休的‘007’工作,晚上会做实验到很晚。有时候,晚上还要育种,大田实验的时候要到田里面去,风吹日晒,我觉得自己的身体情况可能无法胜任。”
这种自身无法承受的辛苦,最终让圈圈放弃了学农的想法,特别是在意识到自己毕业后可能无法谋求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后,她在研究生阶段就放弃了大田类项目的研究,转去研究基础类的生命科学。
在此刻的她看来,这个选择算是对梦想和现实的一种结合,她并不算放弃了农学,但也找到了一个能保证收入的方向。“人总要先养活自己,再想着养活别人吧。”如果有一天经济条件好转了,她说自己还会继续为农业做贡献,她还在等着那一天的尽快到来。
编辑、撰文丨梁文清
图片丨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允许 不得擅用图文
竹编手工艺,从水果篮到猫窝
不想上班?那就来这里喝杯茶吧!
不挂艾草,这个端午就白过了
“夏至无雨三伏热”,今年“三伏”热不热,就看夏至这一天。
用海藻做衣服,用麻做行李箱,还有什么是生物材料不能做的?
GLS100 | 这样的日用品,会让你更加珍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