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宇
《实施方案》的发布是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备受关注的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方案出炉。1月15日,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总体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实施方案》的发布是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根据《实施方案》,为推动五年内建成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未来,上海将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核心领域技术研发;同时,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并在居住证办理、人才公寓申请等方面给予便利。
此外,上海还将打造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推动优质金融科技企业在国内上市。《实施方案》提到,未来五年,上海计划培育集聚20家左右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培育约50个创新性强、应用性广、示范性良好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
五方面抢占金融科技发展制高点
对于上海而言,建设金融科技中心是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过去一年,科创板的设立、央行上海总部所下发的相关指导意见等无不在推动上海金融科技的建设,如今,终于迎来了顶层设计。
据了解,《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为,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打造成为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高地、创新应用高地、产业集聚高地、人才汇集高地、标准形成高地和监管创新试验区,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目前,上海已具备了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实力,其拥有张江、紫竹、临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并吸引了支付宝、建信金科、金融壹账通等一批重要的金融科技企业。另外,上海国际集团还联合相关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和高校等单位,设立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为了抢占金融科技发展制高点,《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5条创新务实的工作举措,包括全速推进金融科技关键技术研发、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全要素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全力推进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以及全方位营造一流金融科技发展环境。
其中,在产业集聚方案,《实施方案》提到,将大力吸引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快形成金融科技企业集群;同时,培养引进金融科技高端人才,对注册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金融科技企业,经相关部门推荐后纳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其紧缺急需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直接落户,其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部分给予补贴
在监管创新试点方面,上海将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监管创新,发挥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优势,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并支持央行在上海组织开展提高支付结算监管能力的试点,推动全国支付领域非现场监管系统上海中心建设。另外,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监管协同,在国家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框架下,逐步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监管标准统一与监管信息共享。
还值得一提的是,为扩大上海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影响力、号召力,上海还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蚂蚁金服、支付宝等每年在沪举办全球性金融科技峰会“外滩大会”,发布金融科技前沿技术的最新成果。首届“外滩大会”将于2020年4月23日在沪举办。
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成
2020年是上海建设国际中心的决胜之年,此时发布《实施方案》,将助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
根据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6),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北京、迪拜、深圳和悉尼。其中,上海已连续三期位列第五,但在此次排名中,上海和新加坡的评分差距由前期的2分缩小为1分。从历史排名来看,最早上海与第一名的差距为193分,而目前这个分差仅为29分。
差距的缩小反映了上海实力的提升,多位专家和学者认为,上海已具备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670.5亿元,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2%,居全国之首。
此外,上海金融市场体系齐备,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19年金融市场交易额达1933万亿元。另拥有各类中外资持牌金融机构1646家,其中外资机构约占1/3,是国内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在此基础上,根据上海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上海将从三方面发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如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推动更多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加快建设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基本形成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集聚各类重要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基本形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