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王艳珅 周妮 臧子青)溺水、车祸、诈骗……暑期,各地陆续发生多起险情,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遇到诈骗如何理性处理?怎样增强广大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8月17日,记者对此走访。
织密暑期交通安全“防护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宿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民警走进暑期托管班,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课。民警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情景演示等方式,向孩子们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这堂交通安全课,我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我以后在出行时一定会注意安全,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参与活动的王梓欣小朋友说。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暑期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宿迁交警部门提前谋划、精心组织,通过“防、护、宣”三项举措,全面筑牢暑期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防护网”。
暑期学生走亲访友、外出游玩的出行需求增加,出行方式及特点较平常将出现明显变化,所面临的交通安全风险也将上升。为此,宿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部署开展了“平安出行、快乐暑期”交通安全护航行动,重点加大学生交通违法行为纠处劝导力度,在路面执勤中对学生的交通违法行为,本着“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教育一起,带动一片”的目的,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文明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宿迁交警部门还通过“面对面”宣讲等方式,提醒学生拒绝乘坐农用车出行、不在路上嬉戏打闹。
此外,宿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醒广大家长,交通安全没有假期。学生放暑假,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更要注意管好孩子,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保管好家中的各种交通工具,严防孩子独自“偷骑”、驾车外出。家长带年龄较小的孩子外出时,一定要看管好小孩,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小孩在马路上横冲奔跑。
暑期出游,安全第一
暑期,多地高温不断,避暑旅游成为人们热捧的出游方式,登山、漂流、山地、水上乐园等受到游客的青睐,但相关的悲剧也频频发生,广大市民出游安全防范意识需要增强。
这个暑假,宿迁大学生夏宁在网络上刷到游客在山野溯溪避暑纳凉的视频,十分心动,就和朋友一起前往体验了一番。“可以在溪水里游泳,还能冰镇食物,又能在岸上野炊,太惬意了。”夏宁说,没过多久,当地突发山洪有游客伤亡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她和朋友才意识到自己去的地方属于“野生景点”,而这类景点因未经开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很容易造成伤亡事故,对此,她们感到很后怕。
事实上,“野生景点”打卡、网红游乐项目、无人区自驾、探险等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悲剧发生。
假期即将结束,很多人赶在开学和上班之前安排出游计划,对此,速速提醒广大市民关注旅游安全,践行文明出游。例如,驾乘机动车出游时,全程系好安全带;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旅游;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不在帐篷内使用明火……
警惕这些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
暑期,针对学生群体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多发态势。8月17日,记者从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了解到,宿迁发生了多起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以冒充熟人类诈骗、网络游戏类诈骗、刷单返利类诈骗为主。
6月26日,市民小铭(化名)遭受了冒充熟人类诈骗。他在家中刷微博时,突然收到一则自称是其大学同学的信息,对方称遇到急事想向小铭借钱,小铭信以为真,向对方转账2000元,后经核实发现被骗。7月8日,市民小杰(化名)遇到了网络游戏类诈骗。他在刷短视频时随手点赞了一则视频,之后对方主动添加其为好友,并诱导小杰扫码领取“迷你世界”游戏皮肤,小杰按照要求扫码后,账号显示被限制,随后,对方称需要付款才能解除限制,于是小杰使用其母亲的手机多次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累计转账金额4000余元。
针对这些诈骗案件,警方提醒:学生对骗局的辨别能力不高,容易成为骗子下手的目标,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孩子提升防诈能力,特别是不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不点击或扫描来历不明的链接或二维码;作为家长,平时要管理好自己的支付账户信息,不要将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告诉孩子,也不要在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存放大金额钱款,建议绑定提示信息,时刻关注资金动态,避免孩子随意使用支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