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屋有梁,人有脊,脊柱素有“人体第二生命线”之称,拯救脊柱不仅是为了帮助患者“站起来”,更是为了支撑其“活下去”。威海市立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聪,就是这样一位人体“房梁”的“维修师”。

视频加载中...

高考那年,在医院里照顾生病的奶奶时,陈聪目睹了太多医生救死扶伤的瞬间,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医科大学,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陈聪说,真正从医以后更加喜欢这个职业,医生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身的荣誉感比较强,外科医生做了一台高难的手术就像是登山运动员攀登高峰一样,总是有不断的挑战。

脊柱手术是骨科里难度较高的手术,很多时候,患者手术的部位是前有胸主动脉大血管,一旦碰破,患者就会大出血而死,后有脊髓神经,碰伤一点,患者就会瘫痪。游走在脊髓神经上,风险是非常高的,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手术失败,手术失败就意味着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对我们来讲每台手术都如履薄冰,确实是感觉责任重大。

屋有梁,人有脊,作为“人体第二生命线”的脊柱一旦出了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有极大影响。然而,由于观念问题,很多老人患病后,往往对手术治疗很恐惧。

陈聪回忆说,曾经有一位腰椎滑脱症的病人,六十多岁,腰椎滑脱走几十米就走不了了,当时他说必须要做手术,然而患者因为害怕并没有听从陈聪的建议。半年后,当患者再来就诊时,病情已经进一步恶化,只好进行了手术。手术后效果非常好,生活质量非常高。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然而陈聪至今难忘。如何消除患者的担忧,除了医生的责任心外,还要有先进的诊疗知识和技术。所以这么多年来,陈聪一直都在挤时间学习。

陈聪说,医生永远是在学习的路上,你不学习,可能三年五年你就要落伍,包括新的微创技术、新的设备、新的一些手术方式都是在几年一更新,所以你不学习就要落伍。

一年400多台手术,救治患者的过程,陈聪也成了一名脊柱疾病的患者。陈聪说,医生行业里有一种笑话,就是干哪行得哪行的病,因为我们总是站着做手术、低着头,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手术当中可能没有感受,往往在手术完成的那一瞬间,一下手术台浑身就散了,经常脖子疼、腰疼,我也为了这个去做过检查,就是各种退变都有。但是艰难过程中总是有前进的动力,这种动力一个是来自于自身知识的需求,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另外成就感是每天能够给予你的,来自于患者的信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