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驻村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锻造一支懂政策、会帮扶的驻村干部队伍和政治过硬、本领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重大决策部署。陵城镇杏坛新村工作队进驻以来,严格落实省市下派办各项要求,紧紧围绕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察民情听民意,抓班子强队伍,抓安置促稳定,倡新风强保障,育产业促增收,靶向施策、系统推进,使驻村帮扶工作出实绩见实效,不断提升杏坛新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针对村党员干部学习主动性不强、忙于日常事务的实情,工作队帮扶杏坛新村制定了每月固定学习日制度,学习领会““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让党员队伍的思想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按期完成了村换届选举任务,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目标,择优培养8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村班子注入新鲜血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完善“网格长-村支两委-工作队对谈制度”,规范和加强村“两委”工作制度和程序,制定了仓门村搬迁区网格化管理制和轮流值班制,重点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村务监督制度,带动村干部养成按规矩办事、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习惯和作风。杏坛新村与天工石油公司170万投资合作项目从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大会决议到实施方案、会议纪要、抵押合同、评审评估,严格规程,材料齐全、操作规范,为村级工作规范化、决策民主化做出示范。七一建党节组织村党员赴沂蒙老区孟良崮战役、大青山和红嫂纪念馆参观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杏坛新村《激发党建引领原动力,按下新居建设加速键》《扎扎实实驻村,实实在在办事》等稿件分别被省下派办、济宁市下派办刊登。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鲁南高铁途经仓门片区土地,29户居民需搬迁安置。在获得了房屋补偿款和租房补贴后,拆迁户对搬迁协议签订和交房钥匙不一致的问题存在较大争议,“迁居计划”一直搁置成为搬迁户的一块心病,也是村居两委的一大难题。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组成工作专班,多次走访入户,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商讨合理解决方案,找准打通问题症结,创新提出了“1+1除2”的分配宅基地模式,得到了搬迁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规范操作流程,现场设立了等待区和选择区两个独立区域,按照“引导-选择-确认-公示”的顺序全程监控录像,有争议的地方现场再沟通,仅用了38天的时间妥善解决了宅基地安置问题,2021年5月水电气全通、村民们顺利地搬进了二层新居。杏坛新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联系总队与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到李家杭片区察看房屋、道路情况,规划设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工作队协调筹措资金35万元,对片区两条主路,四条辅道全面翻修,铺设沥青路面1.5公里,使村内路况得到提升。仓门投资5万元进行坑塘治理,栽种冬青、旱藕等作物,村内面貌得到改观。

筹建幸福食堂,让村内老人“食有所依”。工作队倡树关爱留守老人的文明新风、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前期考察石门山镇义衡庄村幸福食堂、研究通过杏坛新村幸福食堂建设方案基础上,利用省队拨付资金30万元,建成启用仓门幸福食堂,多次组织敬老爱老活动,让村内17名八十岁以上老人吃上新鲜热乎的饭菜,小小的食堂成为杏坛新村的幸福驿站,成为陵城镇民生工程的一张亮丽名片。在村委会农家书屋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协调资金1.2万元购置广场舞服装、更换百姓大舞台照明设备,创造条件让杏坛新村群众享受文化生活,骨干人员组队在全市广场舞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工作队走访入户收集致富带头人、老党员、困难群众村内发展意见和建议,累计收集诉求和建议30余条,分类建档,协调推动,累计解决困难17个,采纳合理建议5条。端午节、七一、中秋节、重阳节、新春等节点,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关心关爱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发展,提高群众就业创业技能本领。立足杏坛新村实际,致力于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积极跑企业、促合作,到山东天工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开展座谈交流、达成项目合作意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与曲阜圣禾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流转土地40亩种植白术、金银花等中药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参观曲阜尼山红家庭农场,了解高档葡萄品种、现代种植技术和“抱团发展”的思路,以种植水平的提升带动葡萄种植业发展。壮大村内养殖业,向养殖大户传授养殖经验,带领有养殖意愿的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推动畜牧养殖健康发展。聘请曲阜市农业农村局专家讲授玉米、葡萄等农作物种植技术,破解村民增收难题,多措并举确保农民实现增收。(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宋磊 张强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