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1期“黔东南大讲堂”上,北京大学教授徐扬为全州党员干部讲解数字中国建设相关内容,为黔东南州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有效路径。
如何切实推动科普教育深入乡村?
(资料图片)
黔东南州以“让科普之光照亮苗乡侗寨”、“让科普雨露洒遍苗山侗水”为主题,联合开展“精选优质科普知识图文展”、“心理健康科普进校园”、“科普大篷车革命老区行”等8大系列活动,全方位、多阵地为全州广大群众呈献丰富多彩的科普盛宴。
如今,各党员干部深入山乡田野、城市街角,定期为当地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环保、医学急救、非遗、航空航天、运动知识、农业等科技知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
为全面提升科普教育水平,赋能乡村振兴,黔东南州出台《黔东南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州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并确立州委组织部、州科协等部门负责,定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公务员科普教育培训。
同时,推进“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持续充实“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创新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和“科普作业本”进校园试点、积极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活动,千方百计推动科技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各类科技赛事中,黔东南州获省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达37个、136个和213个。
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普宣传进农村,在全州16个县(市)集中开展“科普大篷车冬春基层行”活动2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惠及群众20余万人;并通过开展172期种植养殖技术、手工刺绣技艺培训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效提升全州1.2万名农村群众致富的能力和发展产业的本领。
此外,在雷山朗德、丹寨石桥、凯里公园一号等地,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科普标识标牌建设,在潜移默化中为群众增长公众的科学知识,提升其科学素养。
据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协会统计,目前,黔东南州注册成为科普信息员的人数达10.87万人,共分享和传播科普文章760.62万(次)篇,月活量有32.39万人,综合排名全省第1,连续四年获中国科协通报表彰;锦屏县成功创建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雷山县郎德文旅科普基地、凯里城市科普馆获评“2022-2025年度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授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石含开
编辑 陈化勇
二审 钱仕豪
三审 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