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一、风药,用来祛除络脉中的湿滞二、宣肺,肺主气,气化则湿亦化三、中下焦,化湿滞以醒脾四、稍清郁热,虽然没有明显热象,但湿滞必定伴随郁热,只是多少之分也就是说,同时从脏腑和络脉两个层面解决。络脉层面,以向外发散为主,脏腑层面以化湿通降为主。前后总共开药三次,共计六剂。每次有细小调整,方子如下:防风 6-9、升麻 4.5、前胡 6、清半夏 15、紫苏梗 6、枇杷叶 6、淡竹叶 6、姜厚朴 6、炒枳壳4.5-9(加入橘皮后减量)、橘皮 4.5、茯苓 12、泽泻 9、淮小麦 15、白豆蔻1(打碎,后下,用了三剂)、焦栀子 3(用了两剂)服用到第二三剂时,就表示好多了,六剂后,已经基本好了,一天里偶尔一两次转头时,有轻微的晕。我说就不用继续喝了,上次给你的白芷粉,剩下的吃完,如有情况再找我。然后就是昨天突然想起询问下是否完全平复了。这事儿呢,我妈全程听闻,她不理解,我为何不去查询关于耳石症的症状和治法。她认为我尚不成熟,需要多了解这些现代医学知识。我和她细说了以下几点:首先,症状和病名,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呢?我问她,双腿水肿平时看到不少吧,但心系、肺系、肝系、肾系,还有其它种种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腿肿。不能因为腿肿,就自行推断为某种疾病。如果要做病名诊断,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病例中,我对所谓的耳石症,了解也好,不了解也好,都不会影响我的开药。因为我对她的判断,是基于中医的方法,且已足够,至少仅就这个case来说。当然,她说得也没错,我还不成熟。但也正是因为我不成熟,目前更不能受到这些干扰。至于现代医学生理病理等较为系统的学习,我已自有计划安排,请她放心,但一切都急不得。最后,到底是不是耳石症呢?我们创造标签,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了就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