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抓手。

拜民为师,问计于民,让调查研究“接地气”。

“树高千丈总有根,河流万里总有源。”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走进街巷里弄时,需要全程保持“空杯”心态,清空头脑中形成的成见、偏见、陋见,充分认识到个人见识与思路的局限性。在调研工作中,不预设模式、不事先招呼、不搞花架子,始终放低身段,虚心求教,专心认真,杜绝就近不就远、就熟不就生,喜闻书面汇报,只看指定“盆景”。要把问题具象化,带上“显微镜”,找寻能够“去腐生肌”的精准办法,要认真询问、详细记录人民的“原声”, 真诚地向群众请教、向实践学习,如此才能让调查研究“接地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真察实访,找准问题,让调查研究“沾土气”。

调研的本质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因此调查研究要紧紧抓住问题这个“牛鼻子”,以问题为“靶”。我们要在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中发现急难愁盼问题,在千头万绪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复杂多元的形势中把握方向。要锚定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科学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探索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特别是要聚焦医疗、养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注重抓住典型、解剖“麻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为基层治理精准施策找到发力点,让调查研究“沾土气”。

调而研之,研而用之,让调查研究“冒热气”。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用调研成果指导工作、推动发展,要注重“调”与“研”并重,对调查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判,及时反映问题,围绕民生痛点、堵点、难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工作难题,提高调研实效性。同时还要趁热打铁,紧紧抓住解决问题的时机,加强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应该对问题解决的情况多来几次“回头看”、多杀几招“回马枪”,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真正让调研取信于民、干出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坚持将“小事”干好、把“大事”做实,以“心”换“心”、用“心”用“情”。我们应当不断在求突破、见实效上下功夫,聚焦调研发现的重点问题,研究形成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把一个个“调研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杰(武汉武昌区)

责编:王舒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