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黔西南州博物馆了解到,该馆组织开展两个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33件套可移动文物目前正在修复中。通过文物修复师的点晴之手,这些文物将于今年年底以近乎原貌的状态呈现在观众眼前。

今年4月份,得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扶持,黔西南州博物馆启动两个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对交乐汉墓群出土的青铜物33件套进行修复。

青铜器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氧化侵蚀发生粉状锈,很多文物早已失去原有的光泽,面目全非。除锈,成了文物修复的“必修课”。


【资料图】

“加固,清洗,脱盐,塑型,打磨,每一件青铜器文物,都要经过十多道工艺,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恢复原貌。”文物修复师刘慧云介绍:“文物修复,要认真对待,首先是保护文物本体的安全,需要修复和补配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设计方案把文物本体修复完整,展现在观众面前。”

文物为媒,梦回千年,对话历史,解读过往。沉寂千年的文物,在修复师的手中一片片、一点点地修复完整,重获新生。

目前,修复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今年年底,修复后的33件套可移动文物将亮相州博物馆,并以近乎原貌的状态呈现在观众眼前。(文/图 通讯员 查燕)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韦夏夏 李颖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刘华朝

声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