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国海良时期货研究所 孙啸

从业证号F03105353 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0018239

回顾8月,国际油菜籽价格持续处于回升状态。期间近月加菜籽CNF报价累计上涨约6.4%。其中国际粮食类船海运费的温和反弹也是助推CNF报价上扬的一项因素。国内油脂油料板块,特别是粕类的强势使得油厂压榨利润显著修复,进而带动买船进度上赶,对产地离岸报价与海运费均形成一定程度支撑。

在新作供应方面,加拿大油菜籽从8月起正式进入收获期,后续的天气因素趋于弱化,在不出现极端天气影响收割的情况下,新季加菜籽供应情况基本尘埃落定。根据加拿大统计局预估数据,2023/24年度加菜籽种植面积升至2210万英亩,环比增加3.2%。令人意外的是,加菜籽种植面积的增量几乎全由萨斯喀彻温省贡献,阿尔伯塔省与曼尼托巴省则分别有2.4%、4.7%的降幅。阿省与曼省的农户在扩种大豆、大小麦和玉米上的态度明显更为积极。虽然面积增加,但是加菜籽产量预计还是会比上年萎缩61万吨至1756万吨,原因是主产区大量加菜籽在生长期经历了漫长的干旱。无独有偶,近期法国咨询机构亦将欧盟当前年度油菜籽产量预估值下调40万吨至1890万吨,低于去年的1940万吨。综合之下,今年下半年全球油菜籽集中供应期的供应压力可能小于去年,这也是支撑国际油菜籽价格再次回到2022年平台位置的主要原因。但不排除接下来由于主产国新作油菜籽陆续上市对现货端形成一定压力的可能。

未来国际油菜籽价格仍难免受到大豆方面的带动。目前仍处于美豆新作定产周期内,8月下旬美豆中部产区接连遭遇偏干天气,灌浆鼓粒期优良率可能还有变数。就目前天气模型给出的未来两周预测情况来看,干旱区域内降雨改善前景不明显,基本以维持现状为主。此外,密西西比河下游区域少雨现象更为明显,已有较大可能在9月中旬引起航道水位偏低问题。该问题可能造成航道内运力不足,使得美湾大豆外运不畅,助推其离岸基差走高。随着南美大豆逐步进入新一轮播种期,马托格罗索、南里奥格兰德等州的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保持环比增加,如果产区不出现极端天气影响播种进度,则南美大豆的宽松预期将逐步显露,或带动全球油料价格走弱,油菜籽亦难独善其身。因此,我们预计国际油菜籽与大豆的价差关系可能呈先缩再扩走势。

国内方面,菜粕价格的强势表现使得对8、9月船期加菜籽的进口榨利长期保持较高位置,国内10、11月油菜籽进口预计出现明显增量。据粮油商务网数据显示,9-11月油菜籽进口量预估分别在34、37、44万吨,均处于历史同期偏高水平。尽管截至9月2日当周,进口油菜籽压榨量维持在4.75万吨,环比持平,但油菜籽库存已出现环比显著回升,至26.1万吨。考虑到四季度进口油菜籽的到港增量以及当下良好的压榨利润,压榨量的回升或是大概率事件。

在进口菜粕方面,预计9-11月进口量将保持季节性回落态势,但绝对量仍在24、15、17.5万吨偏高水平。在需求方面,国内粕类单位蛋白价格维持在极高水平,水产养殖利润不佳。虽然菜粕在性价比上还具有一定优势,但整体或难免向刚需靠拢。随着国内7月菜粕表需大幅回落到历史同期中性水平之后,8月表需可能略有反弹,再往后随着淡水养殖旺季尾声的到来,菜粕需求或难有亮点。结合库存来看,国内油厂菜粕库存自8月中旬见底之后已连续三周累库,目前库存量回升至4万吨,属历史同期偏高水平。受此影响,菜粕基差出现高位松动,国内菜粕最紧缺的阶段或已过去。

总的来说,从全球供需角度看,菜系价格由于油菜籽供需依旧偏紧,不至于就此走熊。但当下国际菜系缺少利多题材,且逐步进入新作上市阶段,现实端或表现平淡。而国内进口油菜籽榨利较高,菜粕估值偏高尤为明显。在进口窗口打开,供应不断回归的情况下,需求端或难支撑其价格维持高位。综合季节性和盈亏比因素,建议关注豆菜粕价差做扩以及菜粕月间反套机会。

(责任编辑:曹言言 HA00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