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八个字来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意是形容“道”的微妙无形。不过在很多家长眼中,语文也是这么一门“玄之又玄”的学科。

好像什么都能跟语文沾边儿,到底该怎么学,心里完全没底儿。


(相关资料图)

实际上,语文才不是玄学呢,恰恰相反,语文学习的内容非常清晰、明白。

随便拿一张大考的语文卷子来看,就能发现整个语文考察的就是四个部分:

要学好语文,也无非就是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今天我就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系统地说一说语文到底该学什么(按照惯例,古诗文还是单独写一篇),并且针对不同年龄的需求,制定语文到底该怎么学的具体路线。

01

基础知识:字词和语法

语文学习的第一关就是字词关,具体来说就是三个层次的要求:

会读:要能正确使用拼音;辨析多音字和音近字

会写:能用正确的笔顺书写;辨析形近字

能理解:了解汉字的古今字义;能用字组词;熟悉近义词、反义词;会正确使用成语

别小看了语文学习的第一关,很多孩子到了四五年级还经常在作文里写错别字,就是因为一二年级打的基础不牢。而且

要过字词关,我有两个建议,

小学语文课本把生字分成了识字表(要求会读会认)和写字表(四会字,还要求会写会用),另外还有词语表。小朋友们最好是能把所有课内生字实现“四会”,除了会写,还必须会组词,这是很关键的。

大家一定要重视语文课本里的“语文园地”和“日积月累”这两个栏目,里面涉及的字词和练习必须全部搞懂、记清、会使用。

我上学的时候有个爱好就是看字典,字典里对字义的解释,还有组词的范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让孩子遇到生字多查查字典是个好习惯,不能只满足于知道读音就可以了。

另外,在考试时也经常考察一些语法知识点,包括修改病句、语句衔接、扩写缩写等。

举个例子,语句衔接题考察的是使用关联词。比如:他不但学习好,还是班里的体育明星。这里的不但……还……就表示递进关系。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难?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需要认真听讲+总结归纳。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上都会讲到这些内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动动笔,把它们总结到一起。

比如同样是语句衔接题,要填写关联词语,常用的总共就8类复句关系,包括并列、因果、转折、递进、假设、条件、选择、承接。

总结完还要有针对性的练习,不光要做题,平时写作文也要有意识地用到。

有些小朋友在机构学习,会用整理好的讲义来背诵。我的建议是,讲义和网上的资源可以作为参考,用来查缺补漏,而不是偷懒用现成的东西来背。

02

阅读

我已经写过很多关于阅读的文章,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在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今天咱们着重说一下阅读理解。

同学们做阅读理解题目需要用到的阅读策略,是我们平时阅读也要用到的。

而阅读理解题目,相当于是把阅读策略的浓缩和集中使用。

所以,

不要认为我刷了题就不用“浪费时间”读书了,也不要觉得我读书破万卷,还有什么必要刷题呢?

从一年级开始,就有简单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考查,题目一般有文中的字词理解、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等等,到了四年级,阅读理解题目的难度会迈上新台阶,会有一些赏析类的新题型出现。

不过整体来看,阅读理解的基础还是阅读策略的学习。关于阅读策略,我不久前刚写过一篇

换句话说,如果前面两项都认认真真完成了,有什么理由会写不好呢?

字词过关,就能选择丰富又贴切的词汇,不写错别字;

语法过关,就能正确使用各种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消灭病句,规范书面语;

阅读过关,就能吸收借鉴优秀作品的养分,开阔思路,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提高作文的思想性。

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再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比如练习不同类型的题材、不同文体,学习一些独特的写作技巧。多写多练,自然就能写出好作文了。

可以说,我会从参与的人里面选出10位送出礼物,感谢大家!

推荐内容